钟鸣镇人大:人大代表嵌入基层治理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基层是社会治理重心所在,近年来,义安区钟鸣镇人大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多元调解聚合力、“人大+检察”共联动、热线监督促落实三大路径,将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嵌入基层治理体系,助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多元调解聚合力,将代表优势转化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为有效化解村(社区)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义安区钟鸣镇人大探索实施人大代表参与基层调解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多元治理力量,组建一支由人大代表、法律专业人员、村干部构成的基层调解队伍,助力推动村(社区)疑难治理问题及时、就地化解。
今年初,一场四兄妹因宅基地继承问题的矛盾通过基层调解队伍成功完成调解。此次矛盾调解的焦点是,张某因宅基地继承问题与三个兄长产生冲突。为确保调解工作顺利开展、矛盾纠纷妥善解决,镇司法所得知情况后,邀请张某所在选区的人大代表参与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其“知根知底”的乡情优势和“来自人民”的信任优势。
调解过程中,人大代表从亲情角度切入,唤起手足之情,并上门进行心理疏导,化解双方的“心结”。司法人员从法律角度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篇相关条款,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宅基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区别,分析诉讼风险。经过3个月不懈努力,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司法见证下签订调解协议,以“权益保障+情感修复”双轨并进策略推动此次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
“人大+检察”共联动,将监督合力转化为提升治理的“催化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人大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监督制度”“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
近年来,义安区钟鸣镇人大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工作机制,并在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人大+检察”共联工作站,强化检察机关与人大代表的高效沟通,通过人大代表听“民情、察民意”以“人大+检察”共联监督机制,推动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有效监督赋能基层高效能治理。
今年5月,在钟鸣镇养老服务中心,人大代表与检察官一同就前期反馈的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开展监督,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日常监督过程中涉及到法律法规实施方面的监督,我们通过共联工作站与检察院的同志共同参与,法律监督的专业性更强”。义安区钟鸣镇人大代表陈云龙表示。
“‘人大+检察’共联,形成互补优势,双向转化人大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和社会公平,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义安区钟鸣镇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
热线监督促落实,将代表履职转化为解决民忧的“加速器”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监督的靶向标。近年来,义安区钟鸣镇人大持续对12345热线问题办理情况开展专项监督,不断丰富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方式,推动人大代表在解决群众诉求中发挥更大作用。
“现在路修好了,再也不用担心路面颠簸骑车摔倒了。” 近日,义安区钟鸣镇新联村的居民特别高兴,影响大家通行的道路破损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今年6月,义安区钟鸣镇人大在开展12345热线诉求办理情况专项监督中发现,钟鸣镇金城圩堤防加固项目实施过程中,运输车辆内运土方时对新联村圩埂道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同时存在安全隐患,村民多次拨打12345热线反映。
义安区钟鸣镇人大随即组织人大代表现场实地查看道路损坏情况,详细了解承办部门路面修复工作前期开展情况。现场发现,施工单位在部分路段裂缝较大处采用水泥面层进行修复,此种处理方式难以保证道路的长久使用,且受前几日强降水影响,修复的面层已经出现脱落。经人大代表现场督办后,明确镇水利部门作为牵头承办部门,负责督促施工单位尽快对修复不到位的地段以及裂缝较大的部位进行针对性处理,限期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此次群众关心问题的解决,是钟鸣镇人大深挖热线诉求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以刚性监督倒逼责任落实,推动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的成功实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一步,义安区钟鸣镇人大将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精准把握基层人大工作贴近群众、直面民生的特点,不断深耕基层土壤,通过制度保障、数字赋能等措施,让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常态化、制度化地参与基层治理,助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